从容背后 丨专访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近日,2019年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的比赛在河海大学举行,来自亚洲48所高校的308名学生参加了本次竞赛。土木工程学院袁山明同学作为西南交通大学九名参赛队员之一,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个人赛特等奖,为我校获得团队特等奖贡献了力量。
“参加这次比赛还是很轻松的。”回顾整个参赛过程,袁山明很是自信。这份自信,这种充分准备后的从容应对,离不开他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大学四年来的积淀。
“力学这种基础学课会不会很枯燥?”“为什么愿意占用休息娱乐的时间自己找资料学习?”面对这些问题,袁山明表示:“力学很贴近生活,也很有趣,可以用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小问题。”他说,虽然有时做题也会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但看完解析之后便会恍然大悟,对其精妙的解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让他在大一年级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在大二时,参加了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并取得团体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如今,在准备这场竞赛的时候,由于题目主要涉及大一年级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像许多大四的同学一样,袁山明无可避免地会面对“知识生疏、有所遗忘”的问题。“这也要感谢当年自己对力学的浓厚兴趣,激励我积淀了许多知识和不错的数学底子,让我面对问题时多了几分从容,为我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佳绩奠定了基础。”要知道,袁山明曾在大二时为了备战周培源力学竞赛,刷完了一本力学小问题。
(右二为袁山明同学)
对力学浓厚的兴趣、大一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大二的参赛经历,让袁山明抱着轻松自信的心态参加了本次竞赛。当然,在比赛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还是会遇到答题时间比较紧、做题仓促等问题,“这时候一定要有自信。”袁山明反复谈道,只要相信自己,不受干扰,正常发挥,在同样的时间里更多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便可多一份取胜的可能。
“竞赛的内容其实和课堂学习到的内容基本一致,虽说难度会有所增加,但不会超纲。”袁山明坦言,相较而言,专业课学习只要通过期末检测就可以了,压力相对较小,参加竞赛却是面对“决出名次”的心理挑战,容易影响发挥,故而参加竞赛,一定要自信。
“竞赛中还会面对未知的考验。”袁山明说,“参加竞赛不会像高考一样有一模二模三模,可以让你对自己实力比较清楚。竞赛是一锤定音的买卖。比赛开始前,你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准备得怎么样,他们实力怎么样,你就只有把自己准备得更好,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去面对。”
袁山明认为,自信利于避免或者减少现场发挥中可能会出现的失误,在限制时间的实验操作比赛中,一个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而唯有自信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他说:“虽然我们会面对浙大、中科大等一些更优秀的同学,但千万不能畏惧他们,自信地去答题,事实证明,我们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本次比赛从报名到参赛只有十多天的准备时间,又正值上学期的期末考试阶段,故而参赛的队员并没有太长的时间来好好准备。
为了备战比赛,学校特别为参赛同学组织了4天的培训,主要讲解了往年的真题。由于这次国际比赛用英文答题的特殊要求,指导老师史智还对他们进行了一天的专门培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专业词汇,让我们记了一两百个短语和英文表达。”袁山明说,虽然这些物理问题不会涉及太多的英文,有些题甚至可以通过图形来判断考题,但还是涉及到了一些专业词汇,所以需要一定的准备。
当然,短时间内的突击准备绝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原因。西南交大队员们自信的心态与高水平的发挥,与学校在专业课程上为他们打下的良好基础密不可分。参加本次竞赛的九名同学都曾参加过孙训方力学竞赛或周培源力学竞赛,而这些比赛涉及到的内容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力学基础课,机械、材料的同学都会接触这些课程。据了解,西南交大的力学是精品课程,力学本科教育在全国居于前茅,西南交大孙训方教授编的教材更是被许多高校广泛运用。
对于想参加竞赛的同学,袁山明建议:理论力学一定要学好,因为公式定理特别多。一定要把定理的应用条件和范围记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多做一些训练思维难度较高的题目以适应竞赛的要求,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便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内容来源:《西南交大报》
作者:程慧仪 张枭 谭馨悦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头图设计:姜日琪
尾签设计:蒋硕匀
春招设计:姜日琪
本期编辑:毛家兴
往期聚“交”: